分卷阅读670(2/2)

因此乌罗护使者不能上得到结果,不过在唐军营中的待遇不错,好吃好喝待着,晚饭时使者享用了两菜一汤,和薛崇训的膳一个档次。这倒不是礼制问题,薛崇训自己要求的简单,多了也吃不完。

待使者去后,薛崇训与众臣说这事儿,王昌龄直白地说:“契丹人吃到嘴里的地盘,还能轻易退还去?不咱们同意不同意,他们肯定不会从乌罗护撤军。又加上杜将军当初为了战局,答应了契丹人的条件,他们更有说辞,恐怕和他们说什么都是白费。”

果然使者一见到薛崇训就痛哭涕,述说着乌罗护如何忠于大唐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,岂能让曾经背叛朝廷帮着突厥人的契丹占有其地云云。

有这个缘故,薛崇训当然不能承认契丹对乌罗护的吞并,更不能拒绝其请求,否则国策政令就是自相矛盾在台面本说不过去。

朝同意就悍然兵向西想浑『摸』鱼捞一把,不料在半遇见契丹骑兵被打得大败,反而因此被契丹趁虚而把自己的地盘也丢得差不多了,薛崇训中军的众臣都认为他们是自己送死怨不得别人。但战争胜利了乌罗护人就以忠于大唐的份前来请愿。

吃过晚饭,突厥公主阿史那卓帐见面,她是来对突厥人的残暴之事歉的,从申请看来她很真诚,确有愧疚之心。

薛崇训只得对使者说:“你在营中暂时安顿,待我召契丹使臣斡旋善后事宜,商议之后再寻解决方法。”

薛崇训不以为然:“你的法并没有错,当时打败突厥主力才是最重要的事儿,留了一麻烦也无关大局。”

理确是那么回事……薛崇训称是随应付着,并不能断然拒绝,着实对乌罗护人疼。只因薛崇训上|台执政以来奉行的外藩政策是:禁止大鱼吃小鱼,稍的藩国和落不能随意吞并周边的小国,以此预防中国周边现新的能威胁边境的势力,昔日南诏不顾朝廷禁令贸然兵攻打河蛮诸,朝廷便涉阻止了他们的发展;同时尽量分化大势力,分而治之防止一方坐大。这项国策打的旗号自然就是除暴安良保护弱小、让各国和睦相,不过仍是巩固中原王朝的统治。

杜暹听罢忙请罪:“臣未能远考虑,给了契丹人实,请王爷降罪。”
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一章继续阅读!)



张九龄抱拳:“此次征突厥国库耗费大,今年不应再动戈,王爷应以修养生息为国策,故而不能对契丹人以武相『』,否则又是一场不能轻易取胜的战争;但承认契丹并有乌罗护又有失朝廷信义,不可取也。唯今之计,只有在名义上拒绝承认契丹占有乌罗护之地,而在实质上默许他们在当地的活动。以此妥协为权宜之计,稳定东北边境为上。”

薛崇训久久沉『』,没有赞同张九龄的建议。他又有另一层考虑,想在不久到来的会盟上让契丹人也承认他的盟主地位,如果在利益瓜分上和契丹人耍赖,他们认为瓜分不公平就不一定愿意尊薛崇训为盟主。一个一个国的态度或许不是真诚的,但只要公开宣称就不好轻易改,故而契丹人的表态也让薛崇训无法轻视。

薛崇训见状说:“这事和你没多大的关系,我会率兵讨伐那些残害无辜的不义之人。”

  • 上一页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章